之前因為某些原因不想要開 hal (它實在是開太慢了...) 上網才發現它不是很好找,所以放上先記著(來自這裡): ##ReadMore##
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
xorg.conf without hal
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
[KDE] hal mount ntfs with write permission
其實這個設定頗有一般性,gnome 下應應該也 work
參考頁也是從 archwiki 的 hal section 下找到:url ##ReadMore##
- 增加 /etc/hal/fdi/policy/20-ntfs-config-write-policy.fdi 檔案:
ntfs-3g ntfs-3g locale= - 在檔案 /etc/PolicyKit/PolicyKit.conf 中的 <config> 區段內添加
- 重新啟動 hal 或 reboot, 收工
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
what the hal with xorg
誠如我在先前幾篇文章中所碰到的問題,發現最新的 hal 和 xorg 的改變,已經讓 xorg.conf 越來越變得沒有存在的必要了。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 fedora,根本沒有那個檔案。
而在我目前的狀況下,也發現有很多設定可以拿掉了(Archlinux, ATi Radeon Xpress 200M, hal 0.5.11, xorg-server 1.5.3),只剩下下面的三行:
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
wpa_supplicant gui + ethernet applet : wicd
簡單講,是一套 wireless / wired network solution, 可以支援較複雜的無線加密方式如 peap wpa, blah blah blah... 目前 svn 版本是以 python 作 gui 連同 dbus / hal 熱插技術實現方便的介面,基本上完成度十分好了,對於曾有過指令年代完成 peap 連線的我來說份外感動〒▽〒
以下是截圖: ##ReadMore##
系統圖示長這樣:
連線 list: 一些小設定,沒事預設就好: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
xorg 7.4, hal 0.5.9.1 : synaptics, default mount path
主要是在最新的 hal 和 xorg 下的一些變動 ##ReadMore##
- hal mounting options
- synaptics
由此篇的 Changing default mount options 中可以知道,過往要設定一個指定裝置的 mount option 是透過更改 hal policy 來完成的,但這很明顯不甚符合 hal 的精神:其目的即在於能提供使用者自由使用可移除裝置,所以現在新版的就把設定 mount point 的 policy 拿掉了,而需要讓 desktop environment 自己去指定 mount point,但很不幸地,目前似乎只有 gnome 可以辦到這件事....
由 wiki 得知,在 Xorg 7.4 中觸控板現在也算成是 hal 的熱插拔元件,因此不需在 xorg.conf 中做設定,「理論上」是可以讓你在 desktop environment 中做自由調整,無奈此功能才剛出,根本無任何 de 有配套。目前解法如下,在 /etc/hal/fdi/policy 中建立 11-x11-synaptics.fdi:
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
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
hal auto utf8 of usb storage devices with fat32 alike (vfat)
使用 hal 來達成熱插拔的方式是不錯,但是如果沒有設定過的話,隨身碟自動掛載後中日文字都會變成亂碼一片,雖然可以從指令介面下手修正這個問題: ##ReadMore##
修改方式
建立 /usr/share/hal/fdi/policy/10osvendor/10-vfat.fdi 輸入以下內容:- 如果發現上面 code 的角括號被換成亂碼,請看原始碼來複製貼上 (firefox issue with ReadMore plugin)